光伏压延玻璃碎是2020年以来光伏行业很是流行的词汇之一。光伏压延玻璃碎可以说是模块的外层“铠甲”,承担着保护电池的关键作用,但其更重要的职责是提高透光率,从而提高模块的转换效率,简言之,减少反射和增加透射率。
常用的减反射和减反射方法是在玻璃上镀膜。然而,这项看似简单却难度极大的技术却阻碍了国内企业的步伐,光伏压延玻璃碎市场一度被国外企业垄断。
2006年,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繁荣,国内光伏压延玻璃碎企业在市场需求和利润的刺激下开始崛起。
统计显示,2019年,中国光伏压延玻璃碎产量占全球光伏压延玻璃碎产量的90%,中国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压延玻璃碎生产国。
引领“轻量化”时代,作为光伏组件成本中非硅封装材料所占比例更大的一种,光伏压延玻璃碎也承担着降低成本和重量的责任,而轻薄玻璃无疑是关键方向。
就单面单玻璃组件而言,2014年之前,玻璃厚度为4mm。后来,随着3.2mm玻璃强度得到业界的认可,逐渐成为单个玻璃构件的常用选择,并一直保持至今。
而双面双层玻璃组件,在发电量更高、寿命更长、耐候、耐磨、耐腐蚀等诸多优点上,迅速成为市场的“新宠”。不过,顾名思义,双层玻璃模块采用前后两层玻璃的包装方式,大大增加了模块的重量,降低玻璃厚度势在必行。
目前2.0mm+2.0mm边框是双层玻璃构件的主要包装方式。与2019年前的2.5mm+2.5mm相比,玻璃重量可降低20%左右,成本可降低5%左右。
但玻璃厚度的变化并不容易。众所周知,光伏压延玻璃碎除了自身需要检测和认证外,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模块包装材料,它与模块集成,并通过了各个细分市场的检测和认可。因此,非特定情况下,传统模块企业替代玻璃技术的独立性不高。
对于1.6mm超薄玻璃的适用场景,由于屋顶分布式光伏组件对重量、防火防爆等因素敏感,1.6mm超薄双面双层玻璃组件完全可以满足要求。不过,对于地面电站来说,目前对双面双层玻璃构件的负荷要求是5400或4800前后,但这是否属于一定的超额性能仍需业内人士讨论,更被认可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市场推出不同的设计标准。